25书屋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页
目录 | 设置
下一章

第三百零一章(2 / 2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

“今年不是荒年,衙门收的税也不多,所以家家户户都是余粮的,这次也是几位香客为年前祈福用的,所以是稠粥,一人一碗,垫个肚子就好。”道长解释着,并未江芸芸指了指几位大发慈悲的香客。

那几位夫人站在廊下,正交头接耳说着话,里面就有寇三姑娘站在一侧,手里端着最近的铁锅里盛出来的一碗粥,一脸严肃地一侧的小姑娘说着话。

“那位穿着紫衣服的是,甘州中护卫的唐指挥加的夫人,姓周,是今年的大头,一人捐三石粮食,也是她提议要施粥的,说是城内大雪,不少人的房子都塌了,一口热饭也吃不上。”

那位周夫人站在最前面的位置,身形高壮,一双凌厉的柳叶眉,正在厉声呵斥一个煮粥的人。

——“如此稀给谁喝,我早已说过凡是我的粥场‘立箸不倒,裹巾不渗’是原则,你若是连这点都办不到,就给我滚蛋!”

“这些人都是各位夫人自己寻的。”道长紧张解释着,“我们道观只提供地方,不插手善事。”

“那个绿衣服的是谁?”江芸芸看到一人一直站在三姑娘便是,却至始至终没有说话,瞧着有些心不在焉的。

“西城兵马杨副指挥家的小孙女,和肃王妃乃是姑侄。”道长小声说道,想了想又解释着,“三位小娘子一直玩得很好。”

一群女人,只有三个小姑娘,而且她们一直站在一起,瞧着确实关系不错。

“中间那位是寇家三姑娘,那和她说话的粉色娘子又是谁?”

“段家大房的大姑娘。”

道士怕他不知道不知道段家是谁,继续解释着。

“段家始祖段鸣鹤为锦衣卫力士,原是山西太原人,建文元年随侍先代肃王移邸兰州,落户于东关,因为聚族而居,又称为段家台,这些年进士不断,但不愿出仕,耕读传家,是兰州非常有名望的乡绅。”

许是这边看的有点久了,对面屋檐下的人也都看了过来,江芸芸芸便顺势收回视线,随口问道:“如此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,不过怎么不见兰州卫指挥使和兰州守备营参将的家人?”

“差人送了粮,人并没有到。”道长说,“一家一石。”

丰年善事,算是一个无功无过的数量。

江芸芸在琼山县是,不少富户不想出钱,担又抹不开面子,大都是是这样的数据,能凑到一辆车,走在路上也好看,说出去也不会太丢份。

终于开始放粮了,队伍开始行进起来,原本躁动不安的人群,立刻激动起来。

江芸芸看着他们捧着热腾腾的粥却没有离开,反而直接蹲在屋檐下开始喝,直到喝完,小道长检查完了,才能离开。

“这是怕他们刚端出门会被混混们抢走。”道士见江芸芸的视线刚看过去,立马解释着,“在这里喝完也是趁热。”

“若是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来排队,你们是如何应对的?”江芸芸问道。

道长摇了摇头:“不知如何应对,我们既没有过目不过的人,也没有太过强有力的手段,若是这样的粥都愿意多喝几碗,那也是救人一命,不是嘛。”

“那后面的人不是没得吃了吗?”阿来小声说道,“那个人要是拍了好几次怎么办?”

道长指了指后面长长的队伍:“人力单薄,何来好几次,这一轮走完大概也就结束了。”

每个大殿已经人满为患,外面还拦着很多人,他们进不来,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站在里面的人,甚至还有小孩哭了起来,一时间外面哭声不断。

江芸芸盯着那个孩子看了好一会儿:“不是荒年,便是如此嘛。”

道长叹气:“粮食不丰,兰州地少。”

“哎,这个人怎么倒了啊?”阿来眼尖,愤愤说道,“这人怎么这样啊,干嘛不喝啊,好过分啊。”

“去问问。”江芸芸眉心一动,对张经历说道。

张经历快步走了过去,一把抓住正准备倒粥的人,大声呵斥道:“为何要浪费粮食。”

“大人冤枉啊,这些老道恶心人,好好的粥里放了香火,难吃的要命,涩涩的。”那中年男人穿着棉衣,举起木碗,大声抱怨着,“您看看,这里都还有灰呢,呸,吃起来真恶心。”

“我看你是吃太饱了。”张经历冷笑一声,直接把人拽了过来,“这是你该吃的东西吗,就来骗吃的。”

中年男人神色讪讪的:“道观自己贴出的告示,说开粥做善事的,我怎么不能来吃。”

张经历啧了一声,对这些无赖没办法。

“不必带进来了,直接拖到山门口打二十。”江芸芸淡淡说道,“今后谁要是浪费里的粮食,都如此处理。”

“大人冤枉啊,大人饶命啊。”那中年男人脸色大变,惊慌失措大喊道。
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