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书屋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第一百七十章(1 / 2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

江芸芸怀揣巨款,带着兴高采烈的顾幺儿,惴惴不安的乐山,告别老师和周笙,终于踏上去往江西的行船。

江西素来有“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”的美誉,民间有言:“国初馆阁莫盛于江西,故有翰林多吉水,朝士半江西”之句,可见江西人才辈出。

黎淳为江芸芸选了江西的书院,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

第一是江西学风浓郁,建文二年开科就曾有江西“一科三鼎甲”的盛况,结果三年后的科举,江西举子更是一口气包揽了前七名,轰动一时。

第二是江西不仅文人辈出,自内阁开设以来,江西籍的阁臣就有六位之多,且个个都是鼎鼎有名之辈,如今文臣武将中,江西人也不少。

至于选上白鹿洞书院则是因为历史悠久,理学浓郁,学风自由,江芸芸一直不曾有过太多的同学,所以去交流才是最好的成长。

从扬州可以直接坐船南下,顺着长江到达南康府星子县,全程坐船需要二十天。

二月底的时候,船只也终于停了下来。

“现在直接去报到吗?”乐山看着略显荒凉的码头,犹豫说道,“也不知道书院远不远。”

“去白鹿洞吗?”有个原本正在码头边闭眼小憩的车夫听到声音,立马一个鱼跃爬起来,热情问道。

乐山警觉地挡在江芸芸面前。

车夫打量着这三人,瞧着年纪是一个比一个小,更加和气说道:“我可不是坏人,我就是专门赚拉车这个生意的,每年都有不少人要去白鹿洞书院读书,白鹿洞可不好走,在庐山五老峰下的一个山丘里,四环合树,三面环山,一面夹水,四面高,中间低,要从小路进去的,不然怎么说白鹿洞呢?”

江芸芸好奇探出脑袋:“那你带我们进去,收多少钱啊?”

车夫瞧着有戏,笑得更和气了:“三十文而已,保证给你送到山门口,又快又准确,一点也不耽误时间,小公子可要做这笔买卖啊?”

江芸芸很早就听说朱熹曾在白鹿洞学院开学时,就曾有车夫樵夫等百姓上山听课,每次开课都有百人之多,导致当时江西读书之风自上而下而起,人人读书,颇有孔子所言的礼乐气氛。

面前这位车夫说话就格外斯文。

“你读过书?”江芸芸好奇问道。

“稍识几个字。”车夫笑说着,“要和你们这些读书人打交道,可不是要多读点。”

江芸芸客气问道:“你可知学院里有住宿的地方?还是需要自寻住处?”

车夫显然对书院也格外了解:“有住宿的,学院内的读书人都要住在宿舍里,但不允许带仆人上去,也不能带小孩过去。”

顾幺儿立马抱住江芸芸,大声说道:“我就要和他在一起的。”

车夫看着脸颊肉肉的小孩,一脸怜爱:“山下也有民家屋给你们住的。”

顾幺儿立马给自己翻了脸,不理他。

“去书院要多久?”江芸芸又问。

“若是现在启程,半个时辰后可到山门口。”车夫说道,“现在天色也不早了,要早些去才是。”

乐山作为这里年纪最大的人,心中警惕,小声嘟囔着:“万一是坏人呢?”

“我可不是坏人,我朱三可是这码头出了名的利索人。”车夫不悦说道,“我这十来年拉过的读书人没有上千也有上百了,都是好聚好散的,没有出过一次意外。”

江芸芸笑眯眯说道:“我瞧这个兄弟长得一脸正气的,很难是个坏人呢。”

朱三骄傲挺胸:“还是我们小公子慧眼如炬。”

“那我们坐车走吧,早点安顿好,我们早点休息。”江芸芸拍案说道。

朱三立刻热情起来:“那赶紧上车吧,您要是还想知道我们白鹿洞书院的发家史,我也是可以详细说给你听的。”

江芸芸眼睛一亮,直接坐在车辕上:“说来听听。”

朱三甩了甩马鞭,笑说道:“得嘞,小公子坐稳了。”

“要说我们白鹿洞学院最早可是要从唐贞元元年说起,当时的洛阳人李渤、李涉兄弟隐居庐山,渤养了一只白鹿,被称为白鹿先生……”

后来此地被建台修屋,就成了白鹿洞,等到南唐时,李善道、朱弼等人在白鹿书院置田聚徒讲学,当时称之为“庐山国学”,名声之大可以和金陵的国子监齐名。

宋的时候被扩为书院,当时与睢阳、石鼓、岳麓并称四大书院,国子监九经李善道是白鹿洞书院首任洞主,庐江籍学生伍乔是白鹿洞的第一位状元。

“让我们白鹿洞声名鹊起的却是在淳熙七年,因为朱子重建白鹿洞了。”朱三得意说道,“与我同姓呢,真是荣幸。”

“我瞧着您面相就很文雅。”江芸芸大力夸道,“一看就是也有祖辈荣光的人。”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