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推心置腹地将自己的理想抱负给说了,俺答汗未平,女真屡屡来犯,还不到松懈的时候。
张居正懂了。
他硬是将一个月拉到三个月,这才上朝去了。
君臣埋头办事,趁着刚改革,钻漏洞的少,得把想办的事给办了。
朱载壑被提出来办差,六部轮转,变成了第一个下基层的皇子。
这代表着一个信号。
一个让高拱和裕王都十分不快的信号。然而裕王连严嵩都不敢反对,自然不敢反对他当皇上的亲爹。
朱载壑年纪虽小,但自幼得李春芳、叶珣教导,小小年纪,便极为聪慧多智,隐姓埋名进官场,就算气成河豚,也不曾显露自己的特殊半分。
嘉靖盼着他能继承旧制,自然让他多加了解。
张居正也在默默关注。
他面上着手在办学院,实则关注点都在边防,这两样都非一日之功,得慢慢发展,他一时倒闲下来。
那就想着琢磨点别的。
比如——
亲娘提出的水汽能把锅盖给顶得乱窜,为什么不能顶起一辆独轮车。
他索性成立了研究院,专门研究烧水工艺。
这也急不得。
张居正高度紧张了二十年,突然间闲散下来,真有些无所适从。
“要不,我去国子监讲经?”
赵云惜:……
她自忖精力旺盛,又有一把子力气,但是和张居正这样使不完的精力比,还是差点。
“想去就去呗。”
她挥挥手。
只要不培养张四维,谁都行。
是的,张四维在自己的努力下,照旧出头了,和高拱的关系极密切。
堪称手下能臣。
但赵云惜听见他名字就烦,就想皱眉头,张居正见她实在排斥不喜,便也没再接触了。
张居正真去讲经了。
他重新捧着书,站上三尺讲台,对着一张张稚嫩的脸颊,面带微笑地讲课。
朱厚熜松了口气。
张居正已是首辅,若再进一步,就是严嵩了。
他的夺情,是试探。
若张居正归来后,一味地把持朝政,他会在幼子登基前,杀死他。
他年岁太高,随时驾崩,不能给幼子留一个擅权专政的首辅。
君臣之道,君强则臣弱,臣强则君弱。
这大明,到底姓朱。
他不能接受大权旁落。
他当年年少登基,无人为他扫平障碍,他经历过太多艰难险阻,轮着朱载壑,便有些舍不得。
朱厚熜眸中明灭不定。
张居正是个为国为民的好臣子。
他去讲经,对政权这样能拿能放,他也不必费心弄死他了。
*
一场危机,在张居正朗朗读书声中,缓缓褪去。
他很负责,亲自编了启蒙书,有字有画,刊印成册,发放给幼童。整日里和启蒙幼童待在一处,身上多了几分包容和随和。
赵云惜来国子监看铺子,路过讲经阁,看着他穿着素白的襕衫,捧着书,坐在国子监的凉亭中。
她便不由得弯唇一笑。
真好。
“白圭!”她喊。
张居正听见喊自己的声音,合上书回头,见是赵云惜,也跟着笑了:“娘?”
赵云惜抬脚,来到他跟前,和他一并坐在凉亭中。
国子监中,岁数跨越极大。
从六岁稚童到三十岁壮年男子,应有尽有。但一片清澈清新之气。
“当年你在国子监,转眼间,已是这么多年过去了。”
赵云惜不住感叹。
十年又十年。
那些日子过得像梦一样。
张居正弯唇轻笑,温和道:“是啊,白驹过隙,岁月变迁,瞧着他们热血沸腾的样子,难免想到自己以前。”
赵云惜接过他手中的书。
“那你的理想和目标,实现了吗?”她好奇问。
张居正看着她翻书,便沉浸在思绪中,片刻后才摇头:“人的欲望无穷无尽,最早我想着,若是能让皇上看到论时政疏就好了,再后来我想着神种能推行就好了,那考成法和一条鞭法也不用提,如今我又盼着,大明文教盛行才好。”
“那就慢慢去做。”赵云惜眉眼微弯。
张居正轻轻点头,他摩挲着书页,眉眼带笑:“他们是很好的孩子,听课很认真,会眨巴着眼睛问我,云为什么会带来雨!”
这个问题,他也问过的。
“我就给他们烧了一锅水看看。”张居正眉眼嘚瑟:“他们一眼就明白了。”
他可真是个好老师!
赵云惜噗嗤一声笑了。
“好好好,你是个好老师!”她知道,他在哄她开心,怕她沉溺于张文明的死亡出不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