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书屋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页
目录 | 设置
下一章

第143章(2 / 2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

“阿耶,我想吃肉肉!”

“侬不得乱跑,会有坏人,晓得伐?”

“搞么斯哈!”

两人慢慢前行,天空中有飘荡的云,脸上会拂过寒冷风,太阳依旧挂在天上。

“老师,吃不吃糖葫芦?”张居正笑吟吟道:“家母有言,若心中不忿,则以糖平之,一颗不够,再来十颗!”

徐阶:……

“傻。”他锐评。

张居正轻嗯一声:“原就愚钝。”

如今大明有土豆、红薯、玉米的存在,能糊口的高产量神种,让百姓的日子肉眼可见好过许多。

他垂眸浅笑。

徐阶回眸看他,又看着行人如织。

小孩、少年、青年、壮年、老者。大家行色匆匆,各有奔头。

“你许是对的,我终究老了。”徐阶走了一会儿,有些吃力,喘了口气,坐在茶楼里歇脚。

“我原以为,你有极致的皮相,和富有才情的神智,如今看来,是你璀璨的灵魂支起了这一切。”徐阶慢条斯理地啜饮着茶水:“你将在史书工笔,落下闪耀一笔。”

张居正学着他的姿势,凭窗而坐,望着外面,轻声道:“得益于老师的引路和教导。”

徐阶却摇头:“不,你娘和林修然将你教得很好。”

张居正笑了笑,想到二人,面色便柔和下来。

“嗯。”

他也这么想。

“自幼时,我娘身上有一股春风化雨的味道,不疾不徐,徐徐图谋,却又敢想敢干,从不畏惧世俗言语,她做的是对的。”

这一路走来,并非循规蹈矩,自然会引得旁人置喙,她将这些都抛之脑后,不出三年,那些流言蜚语,便无人再提起。

——只要我活得久,人的言论思想便会变化,那些离经叛道,便不成问题。

徐阶点头:“我们从农子到一朝首辅,走的每一步路,都是逆流而上,活在别人的话语里,终究毫无寸进,令慈确实比男儿亦高三分志。”

张居正笑了笑。

当然了,那可是他娘。

*

“梅干菜锅盔?小茴香饺子?清炒笋丝,凉拌藕带,糯米包油条?鱼糕?”张居正念着菜名,口水都要掉下来了。

难得做家乡菜做这么多。

徐阶坐在主位上,享受着张居正和叶珣的侍奉,闻言眼睛一亮:“那老夫要有口福了。”

江陵和松江虽然都带了江字,但直线距离和京都差不多,这家长美食自然也天差地别。

但偶然间能吃到江陵地道美食,还是很令人愉悦的。

徐阶不日将要回乡,往后再见,怕是难了。

张居正便格外感怀,闻言笑着道:“老师,喜欢就多吃些。”

赵云惜拿着公筷夹菜,突然想起那回徐阶来访,她为着白圭前程,不肯叫他人诟病于他,纵然不愿,亦是没有上桌,独自在厨房用了。

那日捏着筷子的颤抖滋味,她没忘。

但好在——

她的隐忍没有白费。

如今一切都在向着好的发展。

种花家有这样的气运,但凡微末,必出忠臣良将。

而嘉靖万历时期,那真是名臣无数。

如今有了更好的发展方式,她倒是想看看,能腾飞到哪一步。

十年总够了吧?

——够了。

十年后,赵云惜望天,告诉十年前的自己,够了。考成法和一条鞭法再次完善磨合,朝中气氛为之一清。

而嘉靖和朝中不作妖,百姓便有了休养生息的功夫。

在最开始时,朝中在册人数仅有一亿,摊丁入亩和清丈土地后,朝中在册人数变成了两亿,再次发展十年,又添了五千万。

摊丁入亩政策,让新增丁口不必缴税,还能享受朝廷保护,清丈土地还会分发荒地自行开荒,前三年不收赋税,如此一来,清丈期间人口暴增。

看得嘉靖目瞪口呆。

张居正私下里和赵云惜蛐蛐:“有些地区,原先上了户口的人不足一半,上了还得缴税和徭役,不上还能顺利活着,有口饭吃就行,除非逼不得已,无人肯上。”

“如今好了,在册人数要准的多。”

赵云惜想想两亿五千万就觉得头皮发麻,如果她没有记错,嘉靖朝时期,世界人口除大明外,只有三亿。

这么多人……

千万分之一的人才,大明也能出二三十个。

“人口多了,随之而来的就是资源分配问题,和启蒙问题了……”

赵云惜若有所思。

张居正点头:“是,陛下有意让我负责建立官学,地方启蒙学堂,多些人才出来,形成朝中人才的快速更新迭代。”

赵云惜顿时神色复杂。

嘉靖现在都会玩“你不干有的是人干”这一套了?

做皇帝的人,果然都心脏。

“启蒙学堂只收十二岁以下的人,每个地区怎么建,这其中所需要的物资太庞大了。”
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